景区如厕难也需要多渠道破解。
10月5日,有网友爆料称自己在安徽芜湖大浦欢乐世界游玩时,发现男厕全是女士,自家男孩子只能憋尿,无奈打了110找警察来帮忙。
据涉事景区工作人员表示,“因为景区一天一万人,一下子这么多人聚集,有些东西排队或者有点乱也是没有办法的。”而面对“男女不分不雅观”的质疑,工作人员回答:“这个确实是,但是国庆节到任何一个景点,人多排队也是一个正常现象。”
尽管工作人员解释得头头是道,但是太不负责任,景区男厕所被女士挤爆,男性女性都没了尊严,这不是正常现象。
但“男厕所被女士挤爆”的事实,也暴露出景区基础设施设计、建设及管理方面存在的短板。
人有“三急”,出门在外少不了上厕所。去景区游玩,上厕所排队确实也较为常见,尤其是不少景区的女厕前都会有较长的队伍,男厕情况则会好一些。
综合多份调查研究数据,女性如厕时间一般是男性的 1.5-2 倍,女性平均需要 79-130 秒,而男性只需要 45-60 秒。除此之外,女性还受到生理期、照顾婴孩、整理仪表、对私密空间的需求等因素影响,需要使用厕所的频率更高。
国家旅游局 2003 年出台的旅游厕所星级划分标准中,四星级和五星级厕所规定的男女厕位比例也是 2:3。即使按照这个标准,在游客高峰期集中的情况下,女厕仍然会出现紧张状况。
此前就有媒体报道,在一些景区,女性游客如厕平均轮候时间是男性的5倍到8倍,在一些客流颇为集中的区域,女游客常常需要等上15分钟到30分钟。而这,显然会影响到游客的出游体验。
因此,“景区男厕所被女士挤爆”不能一笑置之,理应引起景区方面的重视,及时予以纾解。实际上,景区如厕难也并非是难解之题,只要在旅游高峰前多下功夫,就未必会出现如此尴尬的情形。
▲“景区男厕所被女士挤爆”的话题,引发了众多网友讨论。图/网络截图
以湖南省为例,自2015年开始,该省先后实施了两个旅游厕所建设管理的“三年行动计划”, 经过6年时间的集中建设,该省景区内的厕所实现了有效供给,部分景区的公厕更已全部联网,不仅方便游客找厕所,也能实时了解其使用情况。
此外,在景区内合适地点增设临时移动公共厕所等,也是有效解决方式。而做到这些,只需要地方能将景区厕所当成民生大事来抓。
同时,值得注意的是,对于景区如厕难问题,也需要多渠道破解。比如,采用以下方式解决
1 . 建设新厕所,把厕所设计的要合理
只所以存在排队现象,是因为女厕数量少,厕位少,设计不合理,需要增加供给,增加女厕和女厕位。
有的景区本身就是厕所设计不合理的问题,应该及早进行重新设计和建设。比如,可以考虑从减小无效需求的角度进行优化,设置一些专门的盥洗池和更衣室、化妆室、母婴室等,这样不是真上厕所的女性就没必要占用厕所空间。
进一步说,还可单设男性小便室,只有小便池。剩余空间作为无性别厕所男女共用。
东海大学设计出的“绅士厕所”获得德国红点设计奖,其思路就是男厕的厕格与女厕共用,解决女厕供不应求的问题。
这种男女通用的公共厕所设在男厕所和女厕所中间,设计初衷是为了缓解女厕所前排长队的问题。
女士使用的公共厕所前经常排起长龙,每位女士使用厕所的时间能到男士使用时间的三倍多。尽管有这种使用习惯,男女厕所的数量经常相等。
“绅士厕所”建在男厕和女厕之间,男女均可使用。它增加了每一单位面积上厕所间的使用率。厕所间里没有男士使用时,女士可以入内。当厕所间位于男厕那边的门打开后,位于女厕这边的门就会自动锁上,反之亦然。因此能保证私密性。
而从国内一些管理比较好的景区来看,往往是每隔500米就有一个公共厕所,既照顾了少数人尿频尿急的问题,更是有利于在游客过于集中时方便分散游客。
这些风车式、木屋式、仿古型等造型各异、外观漂亮的旅游厕所,与周边景观融为一体,既解了游客的“燃眉之急”,也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。
2 . 社会力量的加入也很重要
在此方面,河北涞水成立的“保定野三坡乡村旅游厕所开放联盟”就做了成功的尝试。
根据野三坡旅游的实际情况,当地确立了由企业认养,政府机关、社会团体及经营户自觉参与的厕所开放运作模式。
联盟采取了以商建厕、以商养厕的管理模式,以自发、自愿、开放、共享为原则,鼓励企业和社会团体参与厕所建设、管理。企业出资认养后,协助村民搞好厕所统一改建,还对每座厕所给予每年1000元至3000元的管护补贴。
据了解,该“厕所开放”联盟成员目前已由首批的50家增至350家,覆盖野三坡景区旅游道路沿线和重点旅游村,解决了近10万名游客“如厕难、难如厕”的问题。这样的模式就值得借鉴推广。
3 . 租赁临时用的厕所
租赁临时用的厕所也是一个解决方案,针对节假日人流量大,平常人少的情况,可以临时租赁一些厕所,放在景区内,这样不用负担高额的建造成本,也能减轻人潮巅峰造成的如厕排队现象。